徽菜即为安徽菜,根据《徽菜标准化体系表》,将传统徽菜的范围扩大了,徽菜正式以皖南菜为代表的皖南菜、皖江菜、合肥菜、淮南菜、皖北菜的总称。 其中皖南风味以徽州地方菜肴为代表,它是徽菜的主流和渊源。以徽州特产为主要原料,在采用民间传统烹调技法的 基础上,吸收其它菜系技艺之长而烹制的以咸鲜味为主的地方菜肴。徽菜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,是有名的八大菜系之一。其主要风味特点为咸鲜为主,突出本味,讲究火功,注重食补。在烹调方法上以烧、炖、焖、蒸、熏等技艺为主。主要菜式有宴席大菜、五簋八碟十大碗、九碗六、八碗十二盘、六大盆、大众和菜等。主要名宴有八公山豆腐宴、包公宴、洪武宴等。
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古徽州,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,在漫长的岁月里,经过历代名厨的辛勤创造、兼收并蓄,特别是解放以后,省内名厨的交流切磋、继承发展,徽菜已逐渐从徽州地区的山乡风味脱颖而出,如今已集中了安徽各地的风味特邑、名馔佳肴,逐步形成了一个雅俗共赏、南北咸宜、自成一体的菜系。后来渐渐流传到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上海、湖北等地, 甚至影响到大西北的古都西安,在中国菜系中独树一帜,与川菜、鲁菜、粤菜、苏菜、浙菜、闽菜、湘菜并列中国八大菜系。
徽菜历史上有五六百个品种,经过挑选巩固和改革,如今确定的有3000多个新老品种。其很有代表性的菜肴有:腌鲜鳜鱼(臭鳜鱼)、问政山笋、徽州毛豆腐、徽州蒸鸡、胡氏一品锅、无为熏鸭、毛峰熏白鱼、炒虾丝、符离集烧鸡、李鸿章大杂烩、三河酥鸭、包公鱼、吴王贡鹅、荠菜圆子、王义兴烤鸭、八公山豆腐、奶汁肥王鱼、清汤白玉饺、淮王鱼炖豆腐等名菜佳肴。
发展出的菜品有:全家福、凤还巢、炒鳝糊、杨梅丸子、沙地鲫鱼、银芽山鸡、红烧划水、五色绣球、三虾豆腐、翡翠虾仁、红烧大烤、腐乳炸肉、雪映红梅、火煺烧边笋、溜黄鱼、砂锅鸭馄饨等数百种。 如今徽菜中还保留了一品锅、刀板香、腌鲜臭鳜鱼、毛豆腐、问政笋、火腿炖甲鱼、清蒸石鸡(即石蛙)、杨梅圆子、凤炖牡丹、荷叶粉蒸肉、青螺炖鸭、中和汤等传统佳肴。